2024-08-02 00:20:36 | 大学科目网
现在社会经济发达,教育普及,学历如果跟古代比较很难比,更难以用录取人数来比较。
将秀才、举人、进士这三种科举功名和学位进行对比,并最早给出答案的是西方 传教士 利玛窦。利玛窦于明朝晚年来到中国,随后在中国生活了28年,他对 中国文化 和科举有着比较深入的了解,他有很多介绍中国的文章,最终被编入 《利玛窦中国札记》 。其中就有介绍科举时将秀才、举人、进士视同西方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
利玛窦说:“秀才的学位与我们的学士学位相当。他由皇帝钦点的官员主持,前后需要进行三次考试,即县试、府试、 院试 。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考试,有时一个地区就有四五千人应试。经过初试、二试淘汰后,所剩一般不超过二百名。他们入选,是因为文章写得好。第三次考试较前两次严格,成绩最好的二十或三十名将被授予秀才功名,这时他们就是学士了”。
关于举人,利玛窦说:“中国士大夫第二种学位叫举人,可与我们的硕士相比,这种学位在各大省份以很庄重的仪式授予,但只是每三年在八月举行。只有取得秀才功名者,才能参加考试。硕士学位要比学士学位高出许多,随之也就更加尊贵,而且有更引人注目的特权。取得硕士学位的人,一般认为,他们只要继续学习,进一步取得博士学位。”可见,在利玛窦看来,举人相当于西方的硕士。
关于进士,利玛窦说:“中国人的第三种学位叫进士,相当于我们的博士学位。这个学位也是三年授予一次,但只是在北京地区。授博士学位,总是在硕士学位之后的第二年,全国每次授予学位的不超过三百名。任何省份获得硕士学位的人,都可以参加这一考试,随便考多少次。在这次考试中取为第一、第二、第三名的被赋予殊荣,他们一生可确保高级公职,他们享有相应于我们国家的公爵或侯爵的地位,但其头衔却不世袭。”
应该说,利玛窦的这种对比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在17世纪的西方,学士、硕士和博士也是很难考取的,即便难度没有中国科举这么大,但至少偏差不会太大。而要是将这种对比引用到现今中国,那恐怕就差之千里了。
以清代而言,按《清光绪会典》记载,全国共有府185个,直隶厅34个,散厅87个,属州145个,县1314个。秀才的录取比例以每地平均50个来算,那么全国共88250个。显然,这个数字远远少于高考一本、二本的录取人数。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录取基本和秀才的人数相当。也就是说,只有进入排名前十大学的本科生才能勉强算得上秀才,而至于39所 985大学 的本科生,大多数都不够格。
事实上,将 科举考试 和现今学历进行对比也只有秀才这个级别,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再以举人为例,举人录取的比列更少,按照乾隆时期的标准,全国省份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大省为200名,中省为150名,小省为100名。
即便全部以大省计,清代一科乡试录取的人数不过3600人。放在现今,还有什么考试的录取比例比这更少,2018年 报考研究生 大的人数为238万,就算是五个取一个,那也有40大几万,博士录取人数也不会少于30万。况且,乡试正常情况下是三年举行一次,和硕士、博士毫无可比性。进士就更别提了,清代每科录取的人数基本维持在200人左右,平均下来每年才有60多个进士,以这个录取率来说,恐怕只有 两院院士 才可以对比了。
古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被录取后,对应身份是举人、贡士、进士。科举录取比例比现代高考低很多,而且不同朝代或同一朝代不同年份都不一样。唐代的录取比例相对偏低。据《通典·选举三》,唐代“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唐初大郡一般在3万户以上,以每户平均5口人来说,至少有15万人,换算下来,录取比例为总人口的1/50000。到唐高宗时,录取比例开始上升。特别是在武则天当政后,录取名额大幅增多,科举已成为读书人入仕的最主要路径。据《朝野佥载》:“乾封(唐高宗年号)以前选人,每年不越数千;垂拱(武则天年号)以后,每岁常至五万。”
曾任洋州刺史的唐代经学家赵匡在其《举选议》中称,尚书省考试录取,“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录取率大概是5%。虽然此录取率比唐初增加许多,但因考生越来越多,录取率仍较低,所以出现了《通典·选举五》所说的情况:“故没齿而不登科者甚众。”唐朝科举各科的录取比例并不一样。据《文献通考·选举二》:“进士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即唐朝进士科的录取率在1%至2%左右;明经科录取率较高,比进士科多了10%。
进士科录取名额每次仅30人左右,故唐人李山甫诗中称:“麻衣尽举一双手,桂树只生三十枝。”唐代进士录取要求严苛,宁缺毋滥。据《新唐书·选举志上》,唐文宗李昂曾诏令礼部:“岁取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可能正缘于不能“滥竽充数”,唐朝的录取率是科举时代中国各朝中最低的。据清徐松《登科记考》中的统计:终唐之世,贡举进士凡266次,及第进士为6642人,平均每次进士及第不到25人。
宋朝连考15次未中者可被照顾,破格录取
在科举考试设计上,宋朝更注重录取的公平性。据《文献通考·选举考三》记载,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赵恒曾就科举中的不公表态:“贡举谤议,前代不免。朕今召所谓势家子弟者,别坐就试。”宋代对“官二代”特有的“别试”,由此而来。在公平方面,宋朝的录取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录取名额向平民、庶族倾斜——科举的平民化,让一般学子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二是扩招,增加录取名额。
其实,宋朝建国之初的录取率也不是很高,每年被录取的进士仅一二十人。赵光义(太宗)登上大位后,大幅增加录取名额。据《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录取进士109人、诸科207人,加上特奏名和诸科赐同进士出身人数,共录500人,创了纪录。 大学科目网
在这次考试前,赵光义说了这样一番话:“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可见,朝廷选拔人才的心情很急迫。当年参加应试的多达5300余人,基本上按赵光义10%左右的录取比例要求来录取。这一录取比例在当时是相当高的,当时大臣薛居正上奏书称:“取人太多,用人太骤”。
事实证明,赵光义的扩招是有眼光的。在太平兴国二年录取的学子中,出了好多名人、重臣。如后位至宰相高位的政治家吕蒙正,在109人进士名单中是一甲第一名,即俗话说的状元。可以讲,没有朝廷向“寒人”倾斜的录取制度,吕蒙正想出人头地很难。
宋朝录取人数最多的一次是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据《宋史·选举志一》记载,这一年进士诸科录取了740多人,其中特奏名900余人;此外,还赐予河北进士诸科350余人,又从落榜生中补录500余人。“特奏名”是宋朝独特的录取政策,用来照顾录取老的考生。宋初赵匡胤规定:凡应试十五举以上未被录取的,可不再经过考试,特赐本科出身,这是少见的照顾性质的“破格录取”,名副其实的“恩科”。因为录取率高,宋朝大概是中国古代是最容易金榜题名的朝代。在利好 *** 下,宋朝考试人口剧增。据《中国教育制度通史》上的统计数字,仅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全国各地参加解试的考生就有10万之多。
大学科目网(https://www.whdxky.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古代的科举考试和现代高考有哪些本质的区别又有哪些相似?的相关内容。
科举考试 作为古代 封建社会 的一个重要制度,其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它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 核心价值观 ,已经超越了帝制时代,具有现代性。如今的高考,虽然在形式、性质上不同与科举,但内在的含义大致还是一样的。
那么科举与高考在哪些方面是相似的,哪些方面又是不同的呢?
相同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其一是两者都是选拔人才的全国性考试,定期举行,是全国影响力最大的考试。
其二,二者都是竞争性的选拔考试,都在考试形式和程序上追求公正、公平,清代时, 科举制度 十分完善,被视为“至公之制”,高考在实践中,不断消除影响公平的因素,力求在考试、阅卷、录取等环节做到公正公平。
其三,二者都对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科举诱导天下读书人埋头苦读,博取科举功名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形成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风气;高考则激励了广大青少年学子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其四,二者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比如,科举时代有冒籍,现在高考有移民;科举时代有区域公平与考试公平之争,现在高考有 录取分数线 各省有明显差异问题;科举时代有形形色色的舞弊,甚至引发血腥科场大案,现在的高考中利用高科技舞弊等事件时有发生。
同时,科举和高考又有明显的区别:
其一,科举是一种选官考试,考生通过考试可以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功名。唐代 进士及第 的考生通过 吏部 铨选后分别授予不同的官职,宋代则规定进士可直接授官,明清时期进士及第后,除了少部分进入 翰林院 深造者,其他也是通过吏部铨选分别授予官职。另外,举人同样也有入仕的资格,被授予知县和教职。而高考则不同,它是为普通高校招录新生而进行的考试,和入仕没有任何联系。
其二,科举与高考的考试内容不同。科举以经史文学(明清以后以程朱理学为主)为考试内容,明清以后八股文为考试文体,极大地限制了考生的思维。高考的考试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人文 科学、自然学科等领域。
其三,唐宋以后,尽管读书人也可以通过举荐、乃至荫生的方式入仕,但科举考试才是绝大多数读书人入仕的途径。高考虽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很大,但并不是他们成才的唯一途径。对于现今社会来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具备某方面的特长,同样可以有好的前景。
其四,科举的录取率极低,明清时期乡试举人的录取率仅为1%左右,而且是三年一次(恩科除外)。殿试也是三年一次,每科录取的人数大致也是在300人左右,这个比例促使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成为社会的绝对精英分子。而高考的录取率在60%以上,有些省份甚至更高。
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自晚清时期开始有了制度设计与实施效果之间出现的偏离,因此科举在清末时被彻底废除。但这并不能否定科举的作用,时至今日,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对公平、公正精神的无限渴望,对于通过公平竞争实现精英治理模式的不懈追求的大背景下,科举的合理价值仍然在发挥余热。
以上就是大学科目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大学科目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大学科目网:www.whdxky.com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秀才的才智相当于一本到研究生之间,文凭相当于现在的大专,谋生能力大概相当于当今社会的大、中专学历。秀才是古代功名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等级,很难直接与现代的学历制度相等同。具体从以下方面参考:一、谋生能力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中、大专学历古代秀才如果考不上举人,通常便可以蒙学为生,就是说可以在乡村地方找一处小屋子教育小学生,这称为蒙学。而当今做小学教
高考填报志愿时怎样填写院校代号、专业代号?高考填报志愿是填院校代号和专业代码。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团档学校信息。专业代码就是用来指示大学专业的数字编号。全国统一。专业代码通常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前两位代表专业所在门类,中间两位代表专业所在学或脊科,最后
大专是什么文凭?大专一般指专科\x0d\x0a专科一般指大学专科(高职高专)层次,是大学的组成部分,区别于本科。大学专科教育主要由高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专(高等专科学校)承担,部分本科高校亦开设有专科。专科层次不颁发学位,毕业颁发专科毕业证书。\x0d\x0a高职和高专都属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前者偏技术,后者偏理论,侧重点不同,无本质差别。两者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
古代的科举状元和现在的高考状元哪个更难考2014年全国有939万人参加高考,本科录取人数是697万,录取率达到了惊人的74.30%。这是2015年以前无论是参加人数还是录取率都是最高的。而1371年,明朝全国有200人参加科举,这也是因为明朝刚建立没多久,参加科举的哦人也比较少,录取人数是120人,录取率是60%,而到了1409年,有3000人参加科举,录取人数是350人,录取率是11.
考研现代语言’古代语言,417分能上西南大学吗可以。西南大学考研教育学专业,教育学基础综合(300分,包含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西南大学是不能够自主划线的,但是也不意味着它就是完全按照国家线录取的,以往年的今年,他往往是国家线的基础上增长10分左右。09年我考了356,能上什么专科学校呀?谢谢了。《我是文科生》我考了398分也在选学校呢你自己选吧
一、开设现代文秘专业的理科类大学有哪些开设现代文秘专业的理科类大学有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扬州市职业大学、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类本科和一般本科的文凭有什么区别艺术类本科和、本科的文凭没有区别。艺术类院校对于一般本科院校来说,专业性强一些,注重本专业的教学和培养,普通本科一般指综合类大学,综合类大学囊括众多专业学科,其中就包括艺术类,但其专业性就不如纯艺术类的学校强。因为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本科学历主要分为全日制本科和非全日制本科两种。全日制本科通常是由全国各地高考、自主招生或保送等方式进行招
现在浙江的专科分数怎么算的啊专科总分是550。就是语文+数学+英语+技术(通用技术或信息技术)就是在第二批分数的基础上去掉综合分(文宗/理综)。加上技术分(通用技术/信息技术)技术分跟听力分是一样的。在考生没有意见的情况下。两次考试系统自动提取两者之间的高分来计算。浙江省高考分数线2023一本,二本,专科分数线2023年浙江省高考分数线一本、二本、专科分数线如下:
2024-06-17 20:38:48
2024-06-29 11:08:53
2024-07-15 09:22:27
2024-06-16 23:35:50
2024-06-28 12:21:33
2024-06-17 14:06:15